摘要:原文作者:Charlotte, Kevin, Metrics VenturesTL。DRAxelar。...
原文作者:Charlotte, Kevin, Metrics Ventures
TL;DR
Axelar 属于全链和 Cosmos 生态两大叙事之中。全链赛道将随着牛市交易量增加、公链数量增加等条件,获得更多增长空间和市场关注,更直接的催化剂可能来自 Layerzero 和 Wormhole 发币;Cosmos 生态正在健康发展, 2023 年底的生态普涨也吸引了市场对 Cosmos 生态的关注。
Axelar 在全链赛道中具有深厚的技术优势积累,将成为全链叙事中的核心标的。Axelar 已经实现了 56 条链之间的互操作性,超越 Layerzero 等一众竞争对手;GMP 和 AVM 简化了开发者多链开发过程,帮助开发者实现全链合约部署和流动性整合。
在本轮周期,能够实现全链跨链部署的跨链协议基本只能是外部验证桥。对比于同类跨链协议,Axelar 在安全性、跨链数量、集成 dApp 的数量上都具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对比于直接竞争对手 Layerzero 和 Wormhole,Axelar 远低于其一级估值。
Axelar 是连接 Cosmos 生态与 EVM 链的主要通道,尤其是 Osmosis 与 EVM 链的连接。作为 Cosmos 生态与 EVM 链的流动性门户,将直接受益于 Cosmos 生态的增长。
1 基本面分析:Axelar 解锁更多跨链可能性
1.1 Axelar 跨链 101
Axelar 基于 Cosmos SDK 开发,同时兼容所有 EVM 链,是一个旨在连接所有区块链的应用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操作性,支持桥接任何信息/资产。从实现方式来看,Axelar 属于外部验证式跨链协议,本身是一条完整的 PoS 公链,拥有独立的去中心化网络和验证者。
Axelar 采用中心辐射型拓扑架构构建,类似于 Cosmos 生态的 Hub-Zone 的拓扑关系,各个公链与 Axelar(the hub)直接连接,从而实现间接连接,而非点对点连接在一起,减少了连接的数量和复杂度,提高了连接数量的可扩展性。
在 Axelar 的具体实现方式上,Axelar 的技术堆栈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组件:去中心化网络/网关智能合约/API 和开发者工具。去中心化网络为 Axelar 跨链的信任层和传输层,由一组动态的、去中心化的验证者组成,负责验证链上事件,并对部署在所连接公链上的网关智能合约执行读写操作。网关智能合约是连接的区块链之上,与去中心化网络共同组成核心基础设施层。验证者监视源链的网关智能合约并读取交易,随后验证者就交易的有效性达成共识,并写入目标链的网关来执行跨链交易。API 和开发者工具则是应用程序开发层,使开发人员便捷地为其区块链和应用程序添加通用互操作性。
对于跨链协议来说,安全性是最核心的需求。Axelar 主要通过 3 个机制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第一,由$AXL 保障的权益证明共识(PoS),这是外部验证者之间对跨链交易达成共识的机制,Axelar 跨链的安全性本质上取决于 PoS 共识下 Axelar 公链的安全性。它依赖于动态且无需许可的验证器集,相比于依赖于 PoA 或多重签名的外部验证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第二,二次方投票(Quadratic Voting),进一步提高共识机制的去中心化属性。二次方投票即:投票成本=投票数^ 2 ,用于缓解寡头垄断对网络安全性造成的威胁,避免积累大多数代币的垄断方对交易进行审查。Axelar 于 2022 年 8 月底的 Maeve 升级中实现了二次方投票来验证和处理跨链交易。
第三,除共识机制外的其他安全措施,主要包括速率限制和网络密钥轮换。Axelar 网关具有速率限制功能,限制在给定时间间隔内每种资产可以转移的数量。此外鼓励验证者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密钥轮换,保护网络免受持续攻击者的攻击。此外 Axelar 网络与合约均 100% 开源,错误赏金计划将激励对于可能漏洞的检验和提交。
1.2 通用消息传递(GMP)
通用消息传递超越了桥接资产的概念,使开发人员能够构建原生跨链应用程序,对用户实现链抽象,来进行跨链函数调用和状态同步。Axelar GMP 的实现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
用户在源链发起 call,call 将从源链进入 Axelar 网关合约,并传递到 Axelar 的去中心化网络中,Axelar 的验证者对 call 进行确认,扣除使用费,并准备在目标链上发起交易。当这一 call 被批准后,将通过目标链上的网关进入目标链,并最终执行。这一 Gateway-to-Gateway 的过程仅花费大约 120 秒即可完成,并由 Axelar 的 PoS 机制进行验证并保证安全性。
1.3 Axaler 虚拟机(AVM)
在通用消息传递的基础上,Axelar 正成为 Dapp 开发的跨链底层协议。为提高定制性和简化多链开发过程,Axelar 开发了 AVM,在 Cosmwasm 的支持下,将互操作性转变为可编程层,使得开发人员能够在 Axelar 上编写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可以抽象掉跨链任务,从而简化用户体验。目前基于 AVM 实现了三个功能:
链间放大器(Interchain Amplifier):允许开发人员能够无需许可地建立与 Axelar 网络的连接,通过支付开发一个连接的成本,与 Axelar 生态的所有链相连接,即“放大”资源。无许可连接将促进 Axelar 所连接的生态系统的快速扩张。
链间大师(Interchain Maestro):开发人员如果希望在多条链上部署合约,需要多次重复部署过程,耗费大量时间成本。链间大师允许开发者构建一次合约,即可在多条链上运行,减少开发者将合约扩展或克隆到其他链的成本。
链间代币服务(Interchain Token Service):是链间大师的一个组件,已于 2023 年 7 月发布到测试网。它允许开发者一键发布跨链代币,减少开发者重复在多个链上部署代币的成本,同时这些代币可以实现互操作,解决了多链流动性割裂的问题,基于此可以提高 DeFi 流动性,简化跨链的流动性挖矿和质押,允许跨链抵押,创建链无关的钱包等。Sushi 是最早采用链间代币服务的应用之一。
1.4 代币经济学:新提案将有效降低通胀率
AXL 的用途主要有三个:
奖励:代币持有者可以质押 AXL,将 AXL 委托给验证者的质押池获得奖励。网络验证者通过质押 AXL 来生成区块,并对消息进行验证和投票,以获得佣金。
费用:用于支付使用 Axelar 网络的跨链费用。
治理:允许代币持有者对参数更改或协议升级等提案参与治理。
AXL 代币于 2022 年 9 月发行,初始供应量为 1 B,无最大供应量。代币分配和解锁时间表如下。目前流通供应量为 535, 564, 229 ,总供应量为 1, 128, 220, 669 (根据 Coingecko 数据),质押量为 761 M(根据 Axelarscan 数据),代币通胀率为 6.1% 。
2023 年 12 月,社区通过一项提案来降低 AXL 的通胀率。AXL 的通胀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TM(Tendermint)共识、MSigs 通胀和外部链通胀,其中前两个构成基础通胀率,外部链通胀即节点验证 Cosmos 生态以外公链信息的奖励,在 0-1 年,每条链为 1% , 1-2 年为 0.75% , 2-3 年为 0.5% 。
本次降低通胀的方式主要有两个:降低外部链通胀率和实行燃烧 gas 机制。
首先,提案通过前,外部链通胀率为 0.75% ,总通胀率为 11.5% (1% 基础通胀率+ 0.75% * 14)。提案决定将外部链通胀率改为 0.3% ,使总通胀率降到 5.2% ,考虑到即将纳入的 5 条 EVM 链,通胀率将达到 6.7% 。此项提案降低了整体通胀水平,也提高了 Axelar 系统容纳外部链连接的能力。
其次是 gas 燃烧机制,当用户进行跨链交易时,需要向 Axelar 支付 gas,然后 Axelar 将其重新分配给质押者。这一提案决定将这部分 gas 燃烧并从供应中一处。
1.5 项目近期进展:高质量的生态系统扩展
2023 年下半年以来,Axelar 与多个蓝筹项目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快速提高在互操作性市场的占有率:
6 月 16 日,Uniswap 基金会发布了跨链桥评估报告,委员会批准了 Axelar 用于 Uniswap 的协议的特定用例。Uniswap 的评价是:Axelar 是唯一的去中心化跨链平台,拥有 75 个节点、强大的安全实践,并且通用信息传递机制可以让用户一键交互任意链上的任意合约函数。
6 月 23 日,Axelar 成为 Filecoin 上的官方跨链桥。为 FVM 上的 DEX 和 AMM 带来流动性:Axelar wrap 的资产将成为 Filecoin 生态的规范跨链资产。
7 月 11 日,微软和 Axelar 达成合作伙伴关系。Axelar 通过 Azure Marketplace 为微软客户提供跨链服务。
9 月 12 日,Squid 实现了以太坊、各种 EVM 兼容链和 Cosmos 生态系统之间的直接代币 swap,目前已经支持了 14 个 EVM 链还有 48 个 Cosmos 链。
9 月 14 日,Lido 选择 Axelar 和 Neutron 在 Cosmos 上推出 wstETH。Neutron 和 Axelar 提供流动性。
11 月 13 日,Ondo Finance 与 Axelar 合作推出 Ondo 桥。Axelar 集成的任意链都可以发行 Ondo 的 USDY。
11 月 15 日,摩根大通、Apollo 与 Axelar 达成合作关系。
11 月 21 日,Frax 通过提案,使用 Axelar 来拓展新链。
12 月 14 日,宣布集成 Vertex,Vertex 成为继 dYdX、Uniswap 和 Pancakeswap 后又一集成 Axelar 的龙头 DEX 项目。
1.6 小结:Axelar 在全链赛道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
“互操作性是未来”,Axelar 在全链赛道中具有深厚的技术优势积累,将成为全链叙事中的核心标的。全链(Omnichain)其实包含两个维度,一是与尽可能多的区块链实现互操作性,实现 EVM 链和非 EVM 链之间的连接;二是超越资产跨链,实现任意消息和数据的传递。Axelar 基于 Cosmos 流动性中心,已经实现了 56 条链之间的互操作性,这一数据已超越 Layerzero 等一众竞争对手;同时,Axelar 支持任意消息传递,AVM 的建立进一步升级了消息传递功能,简化了开发者多链开发过程,帮助开发者实现全链合约部署和流动性整合。综上,产品交付进度和合作关系扩展,充分说明了 Axelar 在全链赛道的技术积累,确认了 Axelar 基本面的扎实性。
2 竞争格局分析:为什么 Axelar 是最符合市场需求的跨链协议?
2.1 赛道分析:我们需要怎样的跨链协议?
在对 Axelar 的竞争对手分析前,我们有必要对整个跨链赛道的格局进行回顾:为什么跨链协议依然是一个具有成长性的赛道?我们需要怎样的跨链协议?目前市场上有哪些种类的跨链协议?
为什么跨链协议依然是一个具有成长性的赛道?
首先,随着区块链扩容和定制性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公链正在被开发,包括 dYdX 在内的许多 Dapp 选择向应用链迁移,模块化区块链、通用性 rollups 和应用链的增长,使得区块链数量和多样性快速扩大,区块链操作性在多链时代尤为重要,跨链协议是实现区块链互操作性最重要的底层基础设施。
其次,根据L2 beat 的数据,跨链桥赛道的 TVL 为 67 亿美元,较上一轮 560 亿美元的最高点缩水了将近 90% ,牛市来临将带来链上交互数量和跨链需求增加,区块链数量的增加也将增加对跨链技术的依赖,随着新技术和新架构跨链桥的出现,跨链赛道的行业规模依然具有极高的增长空间。
第三,虽然区块链互操作性和跨链协议对行业来说至关重要,但跨链赛道的开发情况其实不尽人意。一方面,跨链桥依然是受到黑客攻击和损失最严重的对象之一,安全性令人担忧;另一方面,市场中的跨链协议依然以资产跨链桥为主,能够让应用无缝进行跨链开发的跨链协议依然处于发展初期。因此,对于如此重要的底层技术来讲,跨链协议在技术上依然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我们需要怎样的跨链协议?
根据 Connext 创始人 Arjun Bhuptani 提出的跨链分析框架,跨链互操作同样存在不可能三角:安全性(Trustlessness)、通用性(Generalizability)和可扩展性(Extensibility),这三点恰好概括了市场对跨链协议的核心需求。
首先是安全性,最高的安全性是在底层链之外不添加任何信任假设,和底层链具有同等的安全性。安全性依然是跨链协议最重要的问题,最近一起跨链桥攻击为 1 月 1 日 Orbit Chain 遭受的黑客攻击,受损金额达 8150 万美元。
其次是通用性,即支持不同区块链间任意消息的传递。跨链赛道内目前依然以资产桥为主,支持跨链资产传递或资产交换,但这对于跨链协议来说还远远不够。一方面,虽然可以进行跨链资产的传递或交换,但不同链之间的流动性(资金、用户、流量等)依然分散;另一方面,这要求用户在不同区块链之间转移时依然需要复杂的跨链行为,增加了用户门槛。因此,跨链协议正在探索任意消息跨链,基于此实现跨链合约调用、流动性聚合,构建跨链应用。
第三是可扩展性,能够轻松适配更多的区块链,尤其是以较低的开发时间和成本实现异构链之间的跨链。连接更多的区块链,将带来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资金和流量。
随着跨链协议的演化,我们对跨链协议的期望,从多链(Multi-Chain)到跨链(Cross-Chain),再到全链(Omnichain)、链间操作(Interchain)、链抽象(Chain Abstraction)或链无关(Chain-Agnostic)。
具体来说,多链(Multi-Chain)指在多个区块链中部署 Dapp,从而导致同一 Dapp 在不同区块链生态系统中存在多个实例或版本,同一 Dapp 在不同链之间是割裂的,用户通过资产桥接来实现在不同链上的交互,对应于资产跨链时代。跨链(Cross-Chain)代表区块链之间实现相互通信和交易的任何过程,由部署在多个链上的多个智能合约组成统一应用,不同链上的智能合约可以执行不同任务并保持同步,构成一个完整的 dapp 实例,而不需要开发者在不同网络上重复部署同一功能,跨链 Dapp 需要依赖跨链协议的通用信息传递。全链(Omnichain)则进一步增强跨链协议的扩展性和广度,实现各类异构链之间的互操作。链间操作、链抽象和链无关则是进一步将跨链、gas、原生资产等信息向用户隐去,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跨链协议将是链抽象实现的核心技术。
(Source: Chainlink)
因此,市场期待的是具有安全性保障的,能够实现跨链部署和链抽象的跨链协议,尽可能地扩展跨链的深度与广度。
现在市场上具有哪些类型的跨链协议?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跨链技术依然处于早期,现有的技术无法突破跨链互操作协议的不可能三角,只能牺牲部分特性来实现尽可能的平衡。现在市场上具有哪些类型的跨链协议?哪些跨链协议最接近我们对跨链协议的需求?
根据信任层划分,现有跨链协议可以分为原生验证、外部验证和本地验证三大类型。原生验证指在目标链上部署源链的轻节点,对源链的消息进行验证,中继器仅负责将源链的区块头传递到目标链上的轻节点合约,不负责进行验证。原生验证的安全性最高,不引入新的信任假设,但验证成本过高,建立轻节点的开发难度也过高,可扩展性较弱。
外部验证指引入一组外部见证人来负责验证跨链消息,见证人内部通过某种机制来达成共识。外部验证者可能体现为多种形式,包括 MPC 网络、PoS/PoA 网络、TEE 网络、多签小组等。外部验证具有高扩展性,并可以传递任意消息,但安全性饱受诟病。
本地验证指交易对手方对交易直接进行验证,典型的范式是基于哈希时间锁的原子交换,但只能用于资产跨链。
此外,也有许多采用新技术的跨链协议正在开发中,最受期待的为 ZK Bridge,是将 ZK 技术用于轻节点扩容的跨链方案,将在链下生成区块验证证明,再提交到目标链上,节省区块验证成本。但该技术目前处于研发阶段,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短期内难以直接使用,且依然需要处理不同的共识机制和签名方案,扩展性有限。
综上,虽然基于轻客户端的桥具有更高安全性,但目前只能针对特定链进行开发,外部验证依然是当前跨链协议的主要方案。在本轮周期,能够实现全链跨链部署的跨链协议基本只能是外部验证桥,外部验证者网络越去中心化、共识机制的安全性越强,越能够满足市场对于跨链协议的期待。
2.2 比较分析:Axelar 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最佳跨链方案
根据对跨链赛道的分析结论,采用外部验证,并支持通用消息传递的的跨链协议依然是本轮周期的主要玩家,也是 Axelar 的直接竞争对手,代表性协议包括 Wormhole、Layerzero、Chainlink CCIP、Celer。经过对比,我们认为 Axelar 是在安全性、通用消息传递和生态系统增长上综合竞争力最强的跨链方案。
2.2.1 最重要的因素:安全性
跨链协议的安全性首先取决于信任层的共识机制,即采用什么方式来验证信息。上述项目中,Axelar 采用 DPoS 机制,Wormhole 采用 PoA 机制,Layerzero 采用 Oracle 与 Relayer 分离的双重保障机制,CCIP 采用自身预言机网络验证,Celer 采用 DPoS 与乐观验证的双重保障机制。
Wormhole:
采用 PoA 机制的跨链协议是经受被盗事件的主体: 2023 年 7 月,Multichain 安全事件造成超过 2.65 亿美元资金流出,目前已基本丧失竞争力,Wormhole 则在 2022 年 2 月遭受黑客攻击,损失金额约为 2.26 亿美元。PoA 机制下,链间消息由一组受信任的实体进行验证,但验证者数量较少,且不需要质押,缺少经济激励,许多验证节点由利益相关性极强的主体,甚至是同一实体控制,作恶成本和安全性较低。
Layerzero:
Layerzero V1则采用了双重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