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G Ventures创始人:L2生态的增长困境和破局之道

es 创始人 2023-11-03 45

摘要:原文作者:Jocy, IOSG 创始人L2 summer or 困境?我最近听到几个从事撸毛工作室的朋友向我抱怨,过去许多工作室在 zkSync 和 Linea 上投入了巨量资源和交易流水,最后发现空空如也,反而帮助了几大 L2...

原文作者:Jocy, IOSG 创始人

L2 summer or 困境?

我最近听到几个从事撸毛工作室的朋友向我抱怨,过去许多工作室在 zkSync 和 Linea 上投入了巨量资源和交易流水,最后发现空空如也,反而帮助了几大 L2 贡献了几千万美金的手续费收入。因此,当这些工作室看到新的 L2 上线之后,他们开始不再那么积极去创造交易。

我们原来期待的是一个繁荣的、不需要工作室的 L2 Summer,但现在我们发现,随着工作室渐渐淡出,几大 zkEVM 的交易量和 TVL 并没能达到迎来预期。当市场上的 speculator 都不再去参与 L2,不再为生态创造生机和活力时,增长乏力和生态萎缩的困境就出现了。

投资人眼中的 L2 竞争

从投资人角度来说,布局 L2 基础设施的投资逻辑,在于我们相信这些团队会在充沛的资本支持下展开不同维度的生态竞争,鼓励生态内应用的百花齐放。但是目前大部分 L2 军备竞赛没有把重心放到生态建设上,仍然把大量的资金用于高价招揽 ZK 和来自 PSE 的技术大牛(当然,从战略上来说,L2 在技术研发和人才争夺的投入无可厚非),但是我认为,没有应用的高并发兼容 Rollup 没什么价值,只会是空中楼阁。

L2 生态的增长困境

等待生态的自然增长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这场军备竞赛不能帮助以太坊迎来应用生态的井喷式增长,仍然在 share sequencers/Bytecode 底层设计/等底层技术上过度投入、重复投入的话,那我们不可能看到繁荣生态的出现。

而目前 L2 在生态应用的竞争上是非常激烈的,如果某个应用与一条 L2 链进行了利益绑定,那么想要获得其他 L2 的支持就会变得异常困难,该应用在现阶段也不敢轻易迁移到其他 L2 链上,因为一旦迁移将意味着他们会更难拿得到原绑定 L2 的 Grant。

因此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成为了应用需要面对的难题。也基于这样的原因,每个 L2 都想要有独家应用,然后应用在不同 L2 出现割据战,当然应用做大之后出现应用链或者多 L2 部署,那问题就在 L2 这里了,当他们想不明白未来应用是否会留在自己的 L2 时,他们就暂时不想投入太多。

我们也经常看到哪些还没有长大的 L2 应用,在一些 L2 上拿不到 Grant 或者激励,导致他们在不同 L2 游走寻求活下来的资金支持,那目前有哪些 L2 还没有公开自己的生态 Grant 计划呢?

破局之道一:头部 L2 项目主动担起生态建设重任

我们当然也不想看到 L2 各立山头的局面,这造成了以太坊生态的相对割裂。也许这是竞争性市场的产物,但在我们看来,借助 L2 应用组合的方案,去孵化和支持更多元化的应用产品涌现,最终出现绑定并且成一定体量规模的应用对整个 L2 生态是必要的。

十亿美金级别以上的独角兽公司,完全应该扛起生态建设的重任,这非常重要。生态建设有非常多种办法,比如 Starkware 和 Optimisim 在 FOG 游戏重点扶持了 Dojo 和 Mud 引擎;Arbitrum Grant 激励,他们在生态投入的支持上做得非常好,短短时间在 Arbitrum 独家推出的 GMX 的交易规模和用户体验比肩  dydx,并且他们还曾和 IOSG 共同投资了 TreasureDAO 的游戏平台(业内称为链上 4399); OptimismCoinbase 基于 Opstack 推出 Base 链,并且 Base 链能出现 Friend.tech 这样的现象级应用,不到两个月协议收入已超过 2000 万美金,TVL 也高达 20 m 以上...

他们做的事情非常简单,基于 network effect 吸引生态内的开发者,并且通过协议代币各种方式执行激励更多元化的创新和投入。当然,最近我和一些 zkEVM 的 L2 也讨论到,很多创始团队认为给出空投和激励预期,包括如何内部扶持生态项目,并不能鼓励创新涌现,他们更希望无为而治,让生态内的项目自然竞争。在这个层面上,我认为不去重度投入资金和代币去建设生态,更为激进的策略将在未来市场容量和卡位上造就优势,不去执行一定级别投入的平台也将遇到发展的瓶颈。

破局之道二:竞争应讲究合纵连横之术

理论上 L2 的竞争有别于 L1,以太坊讲究平权和开放的合作,大家有不同的技术路线,并且都在挑战不同的技术实现难度,而所有的扩容协议都是在帮助以太坊建立一个更强大的网络效应。

以太坊从 ETH 2.0 的路线图过渡到了 Rollup 之后,生态技术重任落到 L2 上,行业的前景在于超级应用和大规模用户进入,资本总是在第一时间执行以太坊的路线图,那拿到资本支持的 L2 是否应该发起一场基于生态应用构建的军备竞赛呢?数百亿美金的估值体量,超过 50 亿美金的资本投入,该怎么传导到行业面向用户应用创新的下游?

我认为除了让资本继续重度投资和支持应用生态外,zkEVM 代表着行业创新力量广大的希望,理应肩负行业的使命重新定位生态的发展规划。L2 应该向 DeFi 乐高学习,创业者和开发者并不应只是重复构建类似的技术服务栈,而应该探索不同的思路产生更多新的观点和方向,尝试更多创意和可能性。那在一些技术开源的协议和方向,理应尽可能用同一个标准,降低资源投入的重复浪费,竞争上讲究一种合纵连横之术,将更多的资金资源部署在有突破性的应用上,在开创先河的应用赛道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力争每个平台都可以扶持出 GMX/Friend.tech 这样的应用。

百花齐放的生态终局 - L3 和应用链开始增长

行业目前处于阶段性曲折的创新历程中,我们在熊市见证了太多让人叹息的时刻,许多第一次创业的 founder 遇到各种困难,而走出困境需要 L2 项目创始人真正的去理解他们在行业的重要性,并且在这样的艰难时刻,不应该仅仅去考虑竞争,而是应该有更多的合作来鼓励和支持以太坊生态的百花齐放。

主流的 VC 和 L2 项目都可以针对开发者环境、开发者生态做一些建设,行业要敢于支持一些不上币、关键是给其他项目提供 values 的价值的项目,把开源社区做起来,把开发者体验做起来,把应用前端做起来,把开发者 Education Training 做起来,我坚信基于应用爆发的 L2 Summer 可以带领我们走出熊市!

当 dydx 选择离开 Starkware 之后,他们决定在 Cosmos 部署应用链,越来越多的应用项目开始脱离主流的 L2,重新构建自己的 infra+应用的估值逻辑和产品架构。同时我们看到基于 opStack 部署的 Conduit/Caldera/Gelato 等 Rollup as a Service 项目大规模出现,并且加大力度支持游戏和应用生态。

比如 Caldera 帮助协议和游戏构建小型临时功能。每个功能需要 2 到 5 个工程日,提供高接触度和量身定制的应用功能(按月和功能付费的选项),还有 Gelato 他们帮助 Astar 完成在 Polygon 链上发行 zkEVM,并且根据 Raas 按月收费。还有 Arbitrum Orbit/Risc 0/Nil foundation 等等新兴项目都在这个新的 Raas 格局下竞争和构建生态协议。

过去一年,IOSG 的投资策略在 infra 投资比重从 80% 降低到目前的 60% ,在应用方向投资比重也提升到 40% 以上,我们非常看好亚洲团队在基于产品用户交互/AI 驱动的应用/社交游戏等赛道的创新。而且我们也会扶持这些应用团队去和各家 L2 合作,得到更广泛的生态支持。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感谢 Jiawei/Weikeng 的修改建议。另基于利益相关披露,IOSG 是目前大部分 L2 协议的投资人 (包括但不限于 Arbitrum/Optimisim/Starkware/zkSync/Aztec/Scroll/Risc 0/Linea/Taiko 等)。

原文链接

相关推荐